西班牙演员头戴簪花、手提采茶灯与福建演员共舞,赢得现场掌声一片……8月8日,西班牙弗拉门戈舞团与福建省歌舞剧院舞剧团在福建大剧院开展别开生面的艺术交流。此次交流是今年4月“周末戏相逢”与“清新福建”文旅推介会亮相马德里,两国院团签订艺术交流合作后的“下半场”。
2023年以来,福建文旅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近百场,包括“周末戏相逢”等活动,闽派文艺跨越山海,绽放世界,以戏为媒,传情天下。
今年4月,在土耳其海峡大学举办的一场主题为“穿越时空的中国礼物”的国际中文日艺术沙龙活动上,泉州市木偶剧《青春梦》等令土耳其学生惊叹。4月,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展的“周末戏相逢”舞台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福建芳华越剧院院长郑全带来的《红楼梦》唱段惊艳全场,外国观众迫不及待地想学艺,在“水袖技巧展示”等互动中过了把“戏瘾”。此前在中法美丽乡村行活动中,福建传统戏剧高甲戏、布袋木偶戏演绎了法国经典《吝啬鬼》《巴黎圣母院》,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见证。
展开剩余68%5月23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开展的“周末戏相逢”舞台上,中乌艺术家联袂表演的《海丝潮涌——风骨》《中华武术》,生动诠释了“一带一路”上跨越山海的和合共生,赢得满堂喝彩。
在6月10日“文明对话国际日”,以中泰建交50周年为契机,福建舞剧《丝海梦寻》亮相泰国曼谷“2025和合文明论坛”,800年前泉州港一家两代水手远航西亚的感人故事,让现场观众动容。据悉,《丝海梦寻》先后赴联合国总部、欧盟总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演出约70场。
《尼罗河畔的歌声》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中国艺术家以埃及民歌为基调创作的歌曲,是中埃建交后文化交流的珍贵结晶。6月24日,熟悉的旋律在“清新福建”埃及推介会现场响起,通过创新编排,中埃艺术家共同演唱《尼罗河畔的歌声》,跨越40多年的艺术对话引发共鸣。
7月11日,1000多名中美两国青少年参加2025年“鼓岭缘”中美青少年合唱周专场演出。“百年前中美青年在鼓岭书写下动人往事,今天在独特的歌声与舞蹈中,以别样方式纪念,相信新时代跨海情谊会更加美好。”观众郑金秋说。此外,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合唱团还在“周末戏相逢”活动中,走进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闽派文艺还在不少赛事中获得肯定,如日前在马来西亚落幕的2025年首届“中华儿女杯”国际中华传统音乐大赛总决赛中,厦门市南乐团获得多个奖项。此外,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在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连演18天,受戏迷追捧。
近年来,福建还持续推动电影、电视剧精品出海。当动画电影《大鱼海棠》里的土楼群唯美画面还在脑海,今年暑期上映的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2》票房已突破4亿元人民币。从榕城会馆到福建土楼再到闽南话,电影中的“福建彩蛋”成了海内外影迷津津乐道的“闽派字典”。同时,电视剧《山海情》等在多国上演,《丝路花语》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演出。
“闽派文艺‘出海’是中华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缩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源生说,闽派文艺在世界舞台展现新时代气韵风采,提升了八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展示了福建新形象,搭建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通道。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布于:北京市在线炒股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