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专栏主要讲解高质量文稿写作技巧,每月更新5-10篇内容,帮助文字工作者拓宽写作思路、提高写作效率。订阅文章后可到我的主页点击“私信”留言索取全文学习。
今天分享本专栏第181篇文章。
同志们:
今天,咱们不谈成绩,不念功劳,就盯着安全生产这一件事,把警钟重重地再敲一遍!
就在最近,某地一家化工厂检修时,就因为工人没有按规定穿戴防护装备,一个简单的操作失误,瞬间引发爆燃,几位正值壮年的工友被严重烧伤,几个家庭的天塌了半边!另一处建筑工地,为赶那一点工期,脚手架搭设偷工减料,结果发生垮塌,人命关天啊!这样血淋淋的教训,难道还少吗?每一次事故通报,那冰冷文字的背后,都是破碎的家庭和撕心裂肺的哭喊!我们有些同志,是不是听麻木了?总觉得“狼来了”喊多了,狼就真的不会来?这种侥幸,是埋在咱们身边最大的雷!
安全不是“软指标”,而是“硬杠杠”。 咱们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职工要养家、要糊口,这都没错。但请大家想想:安全是碗,效益是饭。碗要是摔破了,饭还怎么盛?效益再好,一个重大事故就能让多年辛苦付之东流;发展再快,人的生命与健康一旦受损,一切都将归零!那些为了图省事、赶进度,把安全规程抛在脑后的做法;那些安全投入能省则省、防护装备能用就凑合的心态;那些对眼皮底下的隐患视而不见、觉得“大概也许可能没事”的麻痹思想——这些都是悬在我们头顶的利剑!
麻痹是事故的温床,侥幸是灾难的引信。 为什么这些悲剧总是一再发生?根子就在思想深处出了大问题!
“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的麻木病根深蒂固: 天天在车间转,就觉得那些设备、管线、阀门都“很乖”?某个阀门有点渗漏,觉得“流不大,不要紧”?高空作业偶尔不系安全带,想着“就几分钟,能出啥事”?这种对危险习以为常的麻木,就是温水煮青蛙!
“重生产、轻安全”的短视顽疾依然存在: 订单压下来,工期催得紧,是不是就有人心里嘀咕:“安全措施太繁琐,先赶完活再说”?检查来了紧一紧,检查走了松一松?安全投入盘算来盘算去,觉得“花了钱看不见直接效益”?同志们,省下的那点钱、抢出来的那点时间,够赔一条命吗?够赔一个家庭的完整吗?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责任涣散令人心忧: 觉得安全是安全科的事,是领导的事?看到同事违章操作,怕得罪人,睁只眼闭只眼?发现设备有异常,想着“反正不归我管”,懒得报告?这种心态最可怕!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是环环相扣的链条,一个环节的松懈,就可能让整条链子崩断!你的一次善意提醒、一次坚决制止,很可能就挽救了一条生命,甚至几个家庭的幸福!
责任压实一分,风险就远离一寸。 口号喊千遍,不如行动做一件。安全生产,必须实打实,硬碰硬:
排查整治必须“翻箱倒柜”: 各层级负责人必须带头沉下去!深入车间班组、项目现场,查设备运行状态是否良好?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有效?查用电用气用火管理是否规范?查危险化学品存储使用是否合规?查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高空作业等高风险环节是否严格审批和监护?不能走马观花,要带着“放大镜”和“显微镜”,像过筛子一样,把隐患一个不留地揪出来。查出来就要立即改!明确责任人、整改时限和验收标准,整改不到位绝不放过!
教育培训必须“入脑入心”: 培训不是念念文件、签个名就完事!要讲清楚岗位有啥风险?操作规程为啥这么定?不按规程干会有什么可怕后果?防护用品怎么正确使用?应急情况怎么自救互救?多用事故案例、现场演示、VR模拟这些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的方式,让大家真正明白“安全为了谁”。尤其对新员工、转岗员工、外包人员,必须严格培训考核,不合格坚决不能上岗!
制度执行必须“铁面无私”: 安全规程、操作规范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摆设!是带电的高压线,碰不得!各级管理者要敢抓敢管、严抓严管。对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对违反操作规程、劳动纪律的行为,无论涉及到谁,必须“零容忍”,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罚的处罚,该下岗的下岗!要严格执行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让制度真正长出“牙齿”。
应急准备必须“时刻在线”: 预案不能锁在抽屉里!要定期组织实战演练,模拟真实场景,让大家熟悉逃生路线、掌握灭火器材使用、学会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应急物资要配齐配足,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值班值守要严格落实,信息报送必须畅通无阻。宁可备而不用,绝不能用而无备!
同志们,安全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更是守护我们生命与安宁的坚实之盾。每一次疏忽都可能成为压垮一个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每一次尽责都是为无数幸福人生托底。安全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负担,而是生存的基石。
让我们以枕戈待旦的警觉,扛起如山责任——让安全之盾坚不可摧,让生产之路行稳致远! 散会!
在线炒股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